《苏州蜀商》第十一期
 ·《苏州蜀商》第十一期
 ·《苏州蜀商》第十期
 ·《苏州蜀商》第九期
 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> 巴山蜀水
  我与川剧 不得不说的故事  
  发布时间:2014/1/23 11:49:25 点击次数:4354  
 

川剧这六十年,就是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精彩戏。从建国初期低谷到引起关注并保存发展,文革的销声匿迹到80年代的高峰,90年代的衰落到今天的振兴,充满了曲折与高潮。

 

  建国初期:得到保护并广泛传播

 

  川剧作为云贵川的地方戏,有着深厚的基础,伴随着这里人们的生活。说起川剧,不得不提悦来茶园(现在的成都锦江茶社),当时在那里的演出很火爆,川剧艺人自己组织的“三庆会”于1912年成立,精英多达三百余人。但在后来的国家灾难中,川剧也逐渐衰落了。

  据资料,194911月,重庆解放,大批北方籍官兵进军西南来到四川。面对千头万绪、百废待业的局面,主持西南局工作的邓小平、贺龙同志指示有关部门举办川剧晚会,以便让老区来的同志们尽快了解民风民情,从而顺利开展工作,川剧开始了一系列的收集资料,整理剧目,名家老艺人登台表演等活动,川剧得到了保护和发展,才出现了我记忆中的川剧。

  我记忆中的川剧:出生于六十年代的川西农村,不知什么时候开始,就知道川剧了。记忆中,公社的高音喇叭里会播放川剧,热闹的锣鼓,还有婉转悠扬的帮腔,给人深刻的印象,感觉川剧好听。

  后来,有了收音机,爷爷奶奶坐在藤椅上,在暖暖的阳光下,把收音机放在一个凳子上,聚精会神的听川剧时,小孩子是不能大声吵闹的。那时的爷爷抽着叶子烟,还随着锣鼓晃动着身子,很陶醉。从他们的话中,我知道了一个川剧名角叫陈书舫,搞得后来到成都时,还希望能见到记忆中的名家呢,但终于没有如愿。

 

  改革之初:振兴并进入小黄金期

 

  文革时期,川剧也和其他艺术一样,丧失了生存的空间,全国人民都只看样板戏。

  1978年春,刚复出工作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参加外事活动路过四川,当时,经过“文革”十年浩劫,戏曲传统剧目尚未开禁,有关部门安排他看歌舞演出,他却主动提出要看川剧。当他看到供其选择的12个传统剧目名单时,高兴地说:全都看看。从131日至22日,连续三天时间,他白天视察工作,晚上便兴致勃勃地观看川剧演出,然后上台与演员亲切握手、交谈、合影,他说:有些剧目可以对群众演出嘛,这些年他们没有看到过。根据邓小平的指示,川剧率先在全国打破了极左路线的禁锢,恢复了传统戏的演出,中国戏曲艺苑由此迎来了新的春天。

  我的川剧表演:1986年,振兴川剧的运动,影响扩展到了大学的校园。当时四川大学中文系积极参与到这个行动中,川剧要培养年轻的观众。著名的川剧表演艺术家,梅花奖的得主晓艇老师到川大,教学生表演一个折子戏《逼侄赴科》,演的是一个书生在功名和爱情之间的挣扎,书生在庙子里攻读,爱上了美丽的尼姑陈妙常,被姑母发现后,被迫离开心爱的姑娘去考试。我在其中饰演一个小尼姑,只有一句台词。但我们都很喜欢这个戏,每天晚饭后,大家就在中文系的办公楼排练,在川大的大礼堂演出取得了全面的成功,掌声不断。

 

  如今:川剧成“黄金潜力股”

 

  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末,九十年代初,各种艺术形式,尤其是电视电影的冲击,川剧的市场越来越小,被边缘化了,进入了艰难的维持期。四川省川剧院院长陈智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多次谈到,这种坚持,是为着一个信念,一个理想,大家都为川剧界人士的守护精神感动。

  为了适应市场,川剧界人士进行了艰苦的探索。九十年代末期,川剧有了起色,近十年来,川剧取得了很大的成就,推出了很多精品剧目,如《易胆大》、《巴山秀才》等,最近推出的《尘埃落定》、《王瑛》等剧目,引起了广泛的好评。在商业演出上,也很有市场。并且走出国门,在国外的演出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。

  我带着孩子看川剧:一个很偶然的机会,正在上初中的女儿跟着我去看川剧《易胆大》。刚坐在剧院里时,担心孩子能坚持多久,没想到孩子被川剧紧张的剧情冲突,精美的服装,美妙无比的独特唱腔吸引住了,一直特别专注地欣赏着。孩子告诉我“没有想到川剧这么美!”要求今后还要“看川剧”。

  川剧走进北大清华的校园,学生们的反应是惊叹,甚至有学生认为比《哈姆莱特》还好看。

 

  川剧有了年轻的观众,就有了将来。


 
苏州市川渝商会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,不得复制、转载!

苏州市川渝商会 © 2019    技术支持:苏州享来享趣

电话:0512-65653326 0512-68560980 传真:0512-65653326 E-Mail:szcysh@sohu.com

地址:苏州市吴中区澄湖路888号恒润商务大厦7楼 邮编:215168 备案号:苏ICP备11050522号-1

访问计数:1555872